【南方日报】患者可在安睡中完成帕金森病手术,作用点仅指甲大小
手术过程。通讯员供图
南方日报讯(记者/曹斯 通讯员李绍斌 彭福祥)“请您配合,看左,看右……”“啊!医生我受不了了,不做了!”这不是在拍电视剧,而是局麻下帕金森电极植入手术的过程。期间,病人由于术前得禁水禁食停药,术中又紧张又饿还发抖,可谓难受无比。
南方日报记者19日了解到,日前,中山一院成功开展中国大陆首例帕金森病全麻电生理监测下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让患者在安睡中完成手术,效果也不打折。这标志着中国内地DBS手术开始迈入全麻时代。
手术太难受,曾有病人中途放弃
帕金森病是一种让人讨厌的疾病,常有肢体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等症状,早期药物治疗效果理想,但病程3到5年后,药效下降,还会出现药物引起的副反应。
据中山一院神经外科刘金龙教授介绍,可以明确的是,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也就是在双侧丘脑底核植入电极,才能明显改善中晚期帕金森病人的症状。影响手术疗效的最重要因素靶点位置的准确性。
因此,手术过程要进行电生理监测,才能更准确地植入电极,提高靶点位置的准确性。由于术中需要患者的配合来判断疗效和副反应发生情况,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得在局麻下进行。
可问题来了。病人在手术当天只能吃少量药物或停用抗帕金森药物,“在局麻的手术过程中,他们要忍受减少药量带来的痛苦。”刘金龙说,术中,他不仅遇到病人说要吃东西喝水,甚至有人顶不住,在手术中当了“逃兵”。
局麻手术还会带来别的麻烦。病人手术中容易紧张,出现血压升高难以控制,不但延长手术时间,还增加了出血的风险;病人还要忍受心理上的折磨,特别对容易合并焦虑或者轻度抑郁的帕金森患者,心理会受到更大的影响。
图为刘金龙教授。通讯员供图
作用点仅指甲盖大小,得用电生理监测定位
局麻的痛苦这么多,过去为何不做全麻手术?神经内科陈玲教授说,因为电极作用的核团只有指甲盖大小,如果位置放不准,效果便大打折扣甚至毫无效果,而且还有可能影响患者的视力、吞咽或语言等功能。电生理监测,正好能帮助医生进行准确判断。
可矛盾的是,常规全麻会降低微电极记录(MER)生物电的波幅和背景噪音。这是什么意思?“比如我们要用鱼雷打潜艇,光通过肉眼定位不行,还要通过声呐定位,但‘全麻’相当让声呐信号减弱或消失了,定位就不准了。”神经外科杨超副教授形象比喻。
经过学习取经,总结经验,麻醉科江楠教授通过调整麻醉药物、优化技术等方法,总结出新的麻醉方案,把握了麻醉的“火候”,让病人睡得不浅不深。同时刘教授团队通过激发试验,提高脑深部核团的电生理活动,最终可以录得和局麻手术一样质量的电生理记录,为准确的DBS手术电极植入提供了保障。
舒服睡一觉,帕金森手术做完了
“全麻手术病人在手术期间没有痛苦,麻醉醒来后,手术操作已经结束,对手术过程没有记忆,就像舒舒服服的睡了一觉一样,避免了手术中的心理创伤可能,”麻醉科主任黄文起教授说。
笔者了解到,继4月27日开展中国大陆首例帕金森病全麻电生理监测下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后,截至目前,已有4位帕金森患者接受了这一手术。这标志着中国内地DBS手术开始迈入全麻时代。
65岁的吴老伯19日也来到了新闻发布会现场。“不抖了,手术就觉得有一点针刺感。”他还高兴地在现场走了几步,状态良好。
南方日报记者还了解到,与原来的局麻手术时间6-8小时相比,全麻手术时间有所缩短,只要4-5小时,这对患者恢复有利。此外,手术费用也并没有太多提升。
http://kb.southcn.com/content/2016-05/19/content_147990087_2.htm